有序推进生物育种等领域产业化应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9日下午就加强我国生物安全建设进行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乃至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生物安全法,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以人为本、风险预防、分类管理、协同配合的原则,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切实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吴孔明同志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提出了工作建议。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了他的讲解,并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强生物安全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国家安全战略,颁布施行生物安全法,出台国家生物安全政策和国家生物安全战略,健全国家生物安全工作组织领导体制机制,积极应对生物安全重大风险,加强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我国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不断增强,维护生物安全基础不断巩固,生物安全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强调,现在,传统生物安全问题和新型生物安全风险相互叠加,境外生物威胁和内部生物风险交织并存,生物安全风险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我国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还存在短板弱项。必须科学分析我国生物安全形势,把握面临的风险挑战,明确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习近平指出,要完善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加强战略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完善国家生物安全战略。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生物安全治理机制,强化各级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要从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守法各环节全面发力,健全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加强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生物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生物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要夯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基层基础,打好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人民战争。
习近平强调,要强化系统治理和全链条防控,坚持系统思维,科学施策,统筹谋划,抓好全链条治理。要织牢织密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健全监测预警体系,重点加强基层监测站点建设,提升末端发现能力。要快速感知识别新发突发传染病、重大动植物疫情、微生物耐药性、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等风险因素,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要建立健全重大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完善快速应急响应机制。要加强应急物资和能力储备,既要储备实物,也要储备产能。要实行积极防御、主动治理,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从源头前端阻断人兽共患病的传播路径。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理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制机制,明确机构定位,提升专业能力,夯实基层基础。
习近平指出,要盯牢抓紧生物安全重点风险领域,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要强化生物资源安全监管,制定完善生物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目录。要加强入境检疫,强化潜在风险分析和违规违法行为处罚,坚决守牢国门关口。对已经传入并造成严重危害的,要摸清底数,“一种一策”精准治理,有效灭除。要加强对国内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标准规范,严格管理实验样本、实验动物、实验活动废弃物。要加强对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和残留的管理。
习近平强调,要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推进生物安全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科技力量,健全生物安全科研攻关机制,严格生物技术研发应用监管,加强生物实验室管理,严格科研项目伦理审查和科学家道德教育。要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在尊重科学、严格监管、依法依规、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生物育种、生物制药等领域产业化应用。要把优秀传统理念同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起来,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集成推广生物防治、绿色防控技术和模式,协同规范抗菌药物使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指出,要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同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日益严峻的生物安全挑战,加强生物安全政策制定、风险评估、应急响应、信息共享、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交流。要办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要倡导本着科学原则、按科学规则推动新冠病毒溯源工作。
习近平强调,加强生物安全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用力、扎实推进。各级党委(党组)和政府要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生物安全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要素保障,把生物安全建设重点任务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提高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牢牢掌握国家生物安全主动权。要持之以恒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懈心态,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依据科技部年度报告,全国农业领域有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青岛啤酒、光明乳业等企业,东亚种业的现代种业研发中心为其中唯一的“玉米生物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已累计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包括多个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助力公司累计实现审定玉米品种997个(次),每年有近10-20项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据《我国种业信用企业发展报告》,东亚种业玉米品种累计审定数量位居中国第一位。
东亚现代种业研发中心已通过实验室间能力验证,可以利用基因芯片,开展种质资源的遗传鉴定与分析,也可进行特有种质资源、自交系和育成品种的SSR/SNP指纹数据库构建。截止目前,实验室已完成3000多份玉米样品的DNA身份分析,正着力构建省审定玉米品种及参试大豆品种的DNA指纹数据库。同时,玉米生物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针对玉米主要病虫害开发了一系列功能标记应用于分子育种实践,开发的玉米功能标记包括:丝黑穗病、茎腐病、穗粒腐病、灰斑病、大斑病、甘蔗花叶病毒病、粗缩病、花丝颜色、穗行数,可以利用分子标记进行主要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定向改良:以Douglas平台,进行前景选择、早代背景选择;以基因芯片或GBTS,进行高代背景选择或组合预测;以荧光毛细管一代测序平台:进行参试前真实性鉴定。
东亚现代种业研发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对外服务,截至目前,共为19省的6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和种业企业提供服务1613批次,样品数量超过100万份(个),包括SNP检测、SSR检测、DNA提取、芯片服务、种子真实性和纯度鉴定等项目类型。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东亚种业愿以进一步全面开放的情怀,与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业界企业广泛合作、共赢发展,为现代民族种业建设、国家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